@KTzone » 校園 - 歷史草堂 » 努力爭取寵幸! 古代嬪妃侍寢的萬種風情…


2014-12-9 18:15 LiLily_Li
努力爭取寵幸! 古代嬪妃侍寢的萬種風情…

[img]http://imgapi.nownews.com/?w=640&q=80&src=http%3A%2F%2Fs.nownews.com%2F00%2Fe4%2F00e429f3bcb8c7f1640992097512e2c2.jpg[/img]

所謂侍寢,就是俗話所說的古代皇宮中嬪妃們侍候帝王睡覺。這是嬪妃獲得帝王寵幸的必由之途。古代的文人用三千佳麗來形容皇帝的嬪妃眾多,也正因為嬪妃太多,帝王為了決定侍寢人選,嬪妃為了邀寵爭幸,就發生了許多令今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傳說。

有時,帝王的糊塗加上寵妃的任性,會鬧出所謂誤幸之事。一夜,漢景帝欲召幸程姬,偏巧程姬有月事,不願侍寢,就把自己的侍者唐兒打扮一番去見景帝。景帝喝得酩酊大醉,真假莫辯,以為唐兒就是程姬,一番恩受纏倦之後,便使唐兒懷孕了。

其實,不管是爭寵也好,奪愛也罷,都不過是宮中女子爭取生存的手段和技巧,無不飽含著宮中女子多少辛酸的淚水。她們原是被養在宮中以備一人洩慾的玩偶或傳種的工具。但是,連這種被玩弄時『義務』,在她們也是難以期冀的機會,這充分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殘忍性和宮嬪制度的非人道性。

古代皇宮內管理嬪妃侍寢的叫敬事房,隸屬內務府,其最重要的職責乃是管理帝后嬪妃的房事,所謂『專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嬪妃們的侍寢房事都歸敬事房太監管理、記錄。嬪妃們的每一次侍寢,敬事房總管太監都得記下年月日時,以備日後懷孕時核對驗證。古代嬪妃侍寢程式較為複雜。每日晚餐完畢,總管太監就奉上一個大銀盤,裡面盛了幾十塊綠牌子,每塊牌子上都寫著一個妃子的姓名。

這天,皇帝若沒有性慾,便說聲『去』;有點意思,則拈出一塊牌子,翻過來,背面朝上,再放進盤裡。總管記住這個牌子,出來後將牌子交給手下,一名專負責背妃子進寢宮並一直送到龍床上的太監。

屆時,皇帝睡覺了,則先上床,將被子蓋到踝關節處,腳露在外面;那太監先已在妃子房中將其脫個精光,隨即裹上大披風,一直背到寢宮,再扯去披風,將妃子放在床上。妃子則從暴露在外的『龍爪』這頭匍匐鑽進大被,然後『與帝交焉』。


此時,太監退出房外,和總管守候窗外,敬候事畢。為防止皇帝中馬上風而死,時間稍長,總管就得在外高唱:『是時候了。』若皇帝興致高,裝聾作啞,則再喊一次。『如是者三』,皇帝就不能再拖延,而得『止乎禮』。

招呼太監進房。太監進去後,妃子必須面對皇帝,倒著爬出被子。君臣朝堂相見,臣子退下,是不能轉背而行、拿脊樑骨對著皇帝的,得面朝皇帝,往後挪步,這叫『卻行』。『臣妾』更不能拿光脊樑對著皇帝,所以只能這樣倒爬下床。太監再次用披風裹著她,背到門外。


總管隨後進來,問:『留不留?』皇帝說留,就拿出小本本,記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若說不留,總管就出來,找準妃子腰股之間某處穴位,微微揉之,『則龍精盡流出矣』,實施人工避孕。避孕倘不成功,就得補做人流手術,因為本子上沒有記錄的房事,做了也是白做。

這個不太合乎『人道』的存檔制度,是順治皇帝從明朝學來,用以限制『子孫淫豫之行』的。皇帝們肯定都不滿意這個『祖制』,但又不能隨意更動,於是設法規避。圓明園等行宮的嬪妃侍寢則不必奉行存檔制度,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年輕的咸豐都住在圓明園,盡情享受園內嬪妃宮女們的千般旖旎,萬種風情。

骰子是一種賭具,然而在唐開元年間,卻曾被宮中稱作『媒人』。原來,皇帝不耐煩為擇妃侍寢而費神,就讓嬪妃們擲骰子來定待寢者。大多數嬪妃對於侍寢只能抱以聽天由命、無可奈何的態度。然而,亦有不少宮中女子對侍寢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種種方式爭取侍寢,以圖獲得帝王的寵愛。

南朝宋文帝時的潘淑妃因貌美而被選入宮中。潘淑妃是個很有心計的女子,她在悄悄地等待機會,當她得知宋文帝以『羊車望幸』法擇妃待寢之後,便有了主意。原來,宋文帝喜歡駕著羊車在後宮別苑任意行走,羊車停在哪個嬪妃的住所前,文帝就在此留宿。潘淑妃就來個投羊所好,在門外的屋簷上插以青竹枝,地上灑以鹽汁。

羊很喜愛這兩樣東西,牠遠遠地望見潘淑妃門前的青竹枝,嗅到鹽味,便直奔而來,舐地銜枝,逗留不去。宋文帝慨歎道,羊都因為你而徘徊,何況人呢?於是,就常到潘淑妃房中過夜,潘淑妃早就精心打扮好了等候著,一見文帝進來,自然殷勤侍候,百般獻媚,從此愛傾後宮。

聰明的嬪妃也會很巧妙地向皇帝自薦。宋代的李宸妃原本是侍候章獻太后的小宮女。有一次,宋真宗偶爾經過時想要洗手,李宸妃趕緊抓住這個機會,巴結地端起盥洗器具前去服待。皇上見她膚色潤美,就與她聊了起來。她趁機對宋真宗說,昨晚忽然夢見了一個羽衣之士,光著腳從天而降,對我說:給你生個兒子。真宗正沒有兒子犯愁,聽了李宸妃的話之後,挺高興地說,我來成全你吧!李宸刀因此而得幸,隔年就生了皇子。

有時嬪妃之間也會相互引薦。宋代的喬貴妃和韋妃入宮後共同待候鄭皇后,兩人情同手足,結為姐妹,她們普經約定:『先貴無相忘』。也就是說,誰先得帝王的寵幸,可別忘了提掣姐妹一把。後來喬貴妨先得幸於微宗,便向徽宗推薦韋妃,韋妃由此而得幸。
有的嬪妃的初次侍寢似乎是歪打正著。程一寧是元順帝時的七貴之一,是『位在皇后之下,而權則重於禁宮』的寵妃。傳說,她是以歌哀怨宮詞得幸的。程一寧在得寵之前,怒憤頗多,時常在夜深人靜之際,登樓倚欄,唱出詞意哀怨的宮詞,唱得音語咽塞,情極悲愴。有幾次,恰好被元順帝聽見。順帝深受感動,對人說:『聞之使人不能不悽愴,深宮中有人愁恨如此,誰得而知,蓋不遇者亦眾也。』於是,就駕車往程一寧的住所去了。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