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校園 - 歷史草堂 » 古人防盜墓三寶! 哭窮、詛咒、警告


2015-1-9 16:05 LiLily_Li
古人防盜墓三寶! 哭窮、詛咒、警告

[img]http://p2.pstatp.com/large/1717/7728708917[/img]

古人們出於反盜墓的目的,想出了比小說還精彩各種招數,神馬伏弩、懸劍的機關絕殺啦,屍毒、咒語的旁門左道啦以及『七十二塚』之類的障眼虛葬啦…… 不過,比這些招數更精彩的還要算刻在墓碑上五花八門的『防盜』文字,這些防盜文有的是哭窮的,有的是詛咒的,還有的寫成溫馨提示的。來,膜拜一下咱們古人的智慧吧。

『哭窮』類:根據史嫡紋身報導,隨著厚葬風的漸起,墓中葬寶,成為利慾熏心的盜墓賊猖狂盜墓的緣由之一。既然盜墓是因厚葬而起,那『哭窮』自然是防止盜墓的最好辦法,於是有人提出了『薄葬』的口號,以絕盜墓賊的非分之想。
古代提倡薄葬最著名的大人物之一,當是漢末魏王曹操,曹操在生前便留下遺囑,要求死後『無藏金玉珍寶』。這話表面上是當做家訓、說給其兒孫們聽的,實際上是告訴盜墓賊,請不要惦記我曹操的墳墓,裡面沒啥好東西,不值得挖。 漢魏時,還真的有人在碑石上刻下了這類文字。據《荊州記》記載,魏征南將軍張詹死後,葬在冠軍縣東(今河南鄧州市境內),其墓碑的背面刻了一段文字,其中有幾句是這樣的:『白揪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後人,幸勿我傷!』意思是說:我是薄葬,棺材是白楸木打的,穿的也不是金縷玉衣,不要說金銀財寶,連銅器、鐵器,甚至瓦器也沒有隨葬。所以啊,希望盜墓兄弟別惦記著,讓我不得安寧! 話說古代有條件的人家多用耐腐的楠木做棺材,白楸的木質很差,不耐腐,『白楸之棺』就是低檔的棺材。張詹如此哭窮,不少盜墓賊信以為真了,於是很長時間都沒有盜墓賊光顧張詹的墓,直到南朝元嘉六年(西元429年)。

這年正遇飢荒,有些飢民可不管張詹的哭窮是真是假,打算先挖開再說。打開墓室後,在飢民們眼前是十分豪華的墓穴和高檔的棺材,裡面藏滿了寶物:『金、銀、錫、銅之器燦爛畢備,有二朱漆棺槨,棺前垂竹薄簾,金釘釘之。』怎麼說呢,騙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告示』類:在徐州的一次考古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方很有意思反盜墓碑石,墓主是劉注夫婦。劉注是西漢第六代楚王。考古人員在清理其墓道時,發現了一長串文字,有9行,縱向排列,每行4至7字不等,總共48個字。大概意思是:後世各位賢能的大夫,我向上天發誓,我的墓裡沒有隨葬金銀珠玉這些寶物,就一副棺材。你們如果有幸看到這段文字,心裡也應該為此難過的,生出同情。可是,劉注的『告示』碑文並未阻止住盜墓賊。徐州的這幫盜墓賊從墓道鑽進墓室,盜出大批隨葬寶物。

『詛咒』類:希望盜墓賊不要光顧的告示類碑文,說得比較含蓄。然而,有一類就不那麼客氣了,以咒罵的方式,直接警告盜墓賊。世界上最著名的『反盜墓咒語』,應該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蒙的金字塔裡的一句話——誰要是干擾了法老的安寧死亡,災難就會降臨到他的頭上。 在大陸,也有這樣令人生畏的『反盜墓咒語』刻石。山東便曾出土這樣的漢代刻石,刻石的文字有138個字,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誰敢盜我的墓,我就叫他斷子絕孫,即使無意破壞了我的墓,也會遭到報應,希望不要出賣我,不要把這告訴別人……此刻石出土後,當地一郭姓村民將刻文抄了下來,並與發現的石工談好價錢買下,但後來他又把這塊刻石毀了。

『警告』類:實際上,想藉人文的方式,透過心理施壓,讓盜墓賊放棄盜墓,這個願望顯然是不現實的。如果說古代盜墓賊還講點良心的話,到近現代已沒有幾個人會考慮心理上的不安了。《民國盜墓史》中,便記述了民國年間發生的許多稀奇古怪的盜墓現象。
民國年間大陸全國有很多盜墓中心,其中數洛陽一帶盜墓最為瘋狂,現在盜墓賊常使用的盜墓利器『洛陽鏟』,就是因洛陽盜墓賊最擅使用而得名的。民國年間,當地有好多遊手好閒的小混混,吃、喝、嫖、賭、吸樣樣來,其收入來源全靠盜墓。 洛陽盜墓賊無孔不入,防不勝防。當年洛陽盜墓瘋狂到什麼程度呢?有一個現象可以說明,一般地方的人家只有在清明節這樣的時候,才會想到上墳掃墓。而在當年的洛陽,家住城內的墓主家屬,時不時要去上墳,看看祖墳是否被盜,時人形容到鄉下修墳護墓的人是『絡繹不絕』。


如此盜墓令墓主家屬頭痛不已,最後有的人家想出了一個法子,在墓前立碑,提醒盜墓賊不要再挖了。在洛陽老城東白馬寺鎮唐寺門村與北窯村之間,有一史姓有錢人家的祖墳被盜尤慘,這邊修好,那邊被挖。無奈之下,史家子孫在墓地上立一塊石碑,上刻:『此墳已被掘九次,請勿再光顧』。如此墓碑,不能不說是大陸墓葬史上最為另類的一塊了。但這樣的『友情提醒』根本不起作用,之後史家的祖墳還是有盜墓賊光顧。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