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校園 - 歷史草堂 » 真假? 周瑜到底是不是被氣死的


2015-1-23 17:26 LiLily_Li
真假? 周瑜到底是不是被氣死的

[img]http://imgapi.nownews.com/?w=640&q=80&src=http%3A%2F%2Fs.nownews.com%2F62%2F1e%2F621e3644590584fcc2bc416641f015e5.jpg[/img]

三氣周瑜當然是戲說,然而也不是毫無根據,所謂捕風捉影,起碼還有風,還有影。周瑜從來沒有與諸葛亮進行過個人才能的較量,所謂的『既生瑜,何生亮』只是小說家之言,然而,在這個虛構的言語之後,投射的卻是一個巨大的真實:那就是,周瑜與劉備集團一直存在著較量,周瑜本人對劉備集團一直有著鄙視和不信任。

政治這玩意,不是說在同一條壕溝的戰友,就一定取向一致。在東吳集團內部,針對劉備集團,就分為兩派,一派親劉,這一派以魯肅為代表;一派則主張對劉備集團做一定的限制,甚至一定的打擊,這一派以周瑜為代表。因此,演義中周瑜對諸葛亮的敵視,也不是沒有影子。

例如眾所周知的東吳美人計,雖然沒有演繹成小說那樣驚心動魄,險象環生,但周瑜當初確實提出過此類計劃:將劉備安置在東吳,實施糖衣炮彈戰略,『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要將劉皇叔泡軟在美女堆裡,與關羽、張飛分隔開來,削弱他們的戰鬥力。孫權在這個問題上,壓制了周瑜這一派的意圖,覺得這計策玩不死劉備,因此沒採納。

周瑜對劉備集團的仇視和蔑視,還從一件事情上能看出端倪。赤壁大戰前夕,周瑜有一回巡視水軍軍營,經過劉備駐軍的樊口,根據東吳史料的記載,劉備眼巴巴地坐船趕到周瑜戰艦上,問有多少人可以禦敵,周瑜說:『三萬』。劉備覺得沒底,說:『恨少』。周瑜說了一句很冷的話:老劉,你就一邊歇著去,看我怎麼破曹軍。『豫州但觀瑜破之。』蔑視劉備的態度,躍然紙上。與親劉派魯肅親自跑到荊州去會劉備的態度截然相反。

從這兩起事件看,周瑜與劉備集團是有摩擦的。而周瑜軍團與劉備集團正式發生衝突,在赤壁之戰後正式上演。《三國演義》裡寫得熱熱鬧鬧的第三次氣周瑜,在《三國志》裡只有輕描淡寫的幾句,然而,這幾句話卻看出周瑜當時確實面臨人生的一大困境。
周瑜是個很有戰略眼光的人,在劉備入川之前,就勸孫權早日攻取西川,以圖北方。西元210年,即赤壁之戰後第二年,孫權即派遣周瑜帥水軍西進。

就在這時,劉備出來使絆子了。孫權對劉備其實蠻客氣的,出兵前先跟劉備打了招呼,劉備不答應,理由是:我跟西川的劉璋是兄弟,我兄弟現在得罪了您,還請您高抬貴手。孫權覺得劉備這也是說說場面話,我東吳真要進兵西川,你還能如何?於是命周瑜水師按原計劃西進。

沒想到,劉備來真格了,在江面上布兵,不讓周瑜軍團前行,『備遏之不得過』。還放出話來:『你要打我劉家的兄弟,我寧願披頭散髮去深山裡做野人。』

周瑜的大軍此刻就在江面上被困住了,周瑜本人也停滯在巴丘一帶。《三國志》的周瑜傳記載得很簡略,『道於巴丘病卒』,簡單的記載後面卻是驚心動魄的鬥爭。當時孫權西進的兵力被劉備攔住了,一代英傑周郎也是欲進不得,在劉備的絆子面前,孫權也只有認輸,老老實實命令周瑜回來,『不得已召瑜還。』

一句『不得已』其實道出了當時東吳的尷尬,也道出了周郎的狼狽。一向瞧不起劉備的周瑜,人生的最後一戰卻被劉備使了絆子,於此時得重病而亡,雖然不能說是被氣出來的,但是周瑜臨死前確實處於一種欲進不得的困境當中,在這種挫折面前,其情緒如何,史書沒有記錄,不過其焦灼和憤怒可想而知,一氣周瑜和二氣周瑜固然子虛烏有,但第三次氣周瑜,還真不是沒影的事。周瑜死前,當然沒閒工夫去計較自己與諸葛亮的高低勝負,他是個有戰略眼光的軍事家,在巴丘的困境沒有影響他的判斷力,他理性地推薦了親劉的魯肅,這說明,在一個利益趨同的集團裡,儘管幾個派別的對外取向有區別,但是在戰略利益的考量上,還是很一致的。一個國家鷹派和鴿派的共存,不影響一個國家的強大。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