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校園 - 歷史草堂 » 杜月笙上海灘 黑道風雲二十年


2015-3-10 17:30 LiLily_Li
杜月笙上海灘 黑道風雲二十年

[img]http://imgapi.nownews.com/?w=640&q=80&src=http%3A%2F%2Fs.nownews.com%2F8f%2F8b%2F8f8b45a1737b39bd5da806930999f1ea.png[/img]

2013年的賀歲檔上映了一部影片,叫《大上海》,相信許多人都看過。在這部電影裡,出現了『兩代許文強』演一個人的情節。什麼叫『兩代許文強』?在電視劇老版《上海灘》裡頭是周潤發扮演的許文強,而《新上海灘》裡頭是黃曉明這個大帥哥飾演的許文強。兩個都扮演過許文強的人在這部電影裡演同一個人,這個人名字叫成大器。黃曉明演的是年輕時候的成大器,而周潤發演的卻是中年以後的成大器。

演藝圈裡出動這麼強的陣容演同一個人,而且在電影上映後,大家發現這個上海灘的流氓大亨——成大器,怎麼這麼像當年的杜月笙?事實上確實是這樣,這個成大器的原型就是當年上海灘青幫頭子裡邊最為出類拔萃的杜月笙。那麼,為什麼說杜月笙是青幫頭目裡最為出類拔萃的呢?因為他和黃金榮、張嘯林不一樣,他可以說是青幫頭子裡最有頭腦、把控時局也是最全面的這麼一個人。

杜月笙的出身和黃金榮有點兒類似,是底層商人出身。1888年8 月22日,杜月笙出生於江蘇省川沙廳(今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南杜家宅。要是按現在的行政區域來看,杜月笙當年出生的時候算是個上海人,因為他老家就是浦東下面的一個農村,但是那時候浦東還沒開發,不歸上海管,而是隸屬江蘇省的。他四歲以前,父母相繼去世,先後由其繼母和舅父撫養。杜月笙當時就在這麼個小地方出生、長大。後來也是在這邊覺得混得沒意思,才跑到上海去了。到上海去幹嗎了呢?到上海的一個水果店——鴻元盛水果行,當了個夥計。那一年,杜月笙年僅14歲。

當夥計當了一段時間後,由於他挺機靈的,而且也十分勤勞,水果店老闆挺賞識他。但是杜月笙不甘心就這麼過日子,一心想自己做,就把這念頭對老闆說了。老闆對他還不錯,就問他想怎麼自己做,還說可以借錢給他。杜月笙還挺聰明的,說不用借錢給他,而是讓老闆把他每天賣不出去的爛蘋果、爛梨啊白送給他。水果店老闆就一口答應了。一開始,水果店老闆不相信杜月笙能把爛水果賣出去,他說,這爛的給你你能賣嗎?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杜月笙還真的把爛水果賣出去了。
為什麼杜月笙能賣出去呢?這是因為他有獨特的方法。比方說一筐爛梨到手裡了,他先把這梨爛的地方挖一下,然後把這梨削皮。說起削皮,杜月笙可有一手絕活兒,就是削梨皮。他削梨皮的時候就有不少人圍到他附近看,圍觀的人紛紛都在說這個刀怎麼在他手上那麼聽話呀,就跟這梨往刀上蹭似的,一會兒就把梨削完了。削完了這梨顯得晶瑩剔透那麼好看,梨皮兒也不會斷,一圈一圈非常漂亮。削完了之後這也不是一個整梨了,那不要緊,杜月笙當時把這梨切成一塊一塊的,然後泡到糖水裡頭,分著賣。比方說,一個整梨能賣一毛錢,他切成幾個小塊後,假如說每塊賣兩分錢,這麼一算,只要切十塊就等於賣出去兩毛錢,比原先的梨的還貴。這個賣梨法,在行銷學上叫『走量』,就是薄利多銷。

這其實不見得是『薄利』。你看現在街上最典型的是賣鳳梨的,有不少朋友看到,整個兒鳳梨不好賣,削皮還費勁兒,賣鳳梨的就把鳳梨切成一片一片的,擱到鹽水裡頭那麼用小棍兒插著賣。其實你要一片一片買,總共買走了一整個兒鳳梨,比單買一個鳳梨還貴。所以,要從這點兒來看,現在賣鳳梨的都得尊杜月笙為行業祖師爺。當時杜月笙靠這個還真就得以安身立命,起碼糊口是沒問題了,還練了一手削梨的絕活兒。據說電影裡頭為了練杜月笙的這手絕活兒,周潤發和黃曉明兩人削了2000多個梨,就為了能夠學得像。
雖然杜月笙透過賣梨,一點點在上海灘能『立得住』了,但是這『立得住』只能說是餓不死。杜月笙一看,這不行!要想有大的出息,我還得找靠山。怎麼找靠山呢?我得找個幫會,在裡面拜師父、拜老大,這樣才能不受欺負。杜月笙就找到了上海青幫,拜入了青幫大頭目黃金榮的門下。他是怎麼跟了黃金榮的呢?黃金榮在上海金盆嶺一號有一個三層小洋樓,裡頭共有幾十個房間,眾人都管那兒叫黃公館。當時杜月笙賣水果的時候,手腳勤快,又會削梨,而且這人聰明,會看人臉色行事,所以經人介紹到黃公館當差去了。到黃公館當差,說白了就是侍候黃金榮的家人。當時被人推薦過去的時候,杜月笙覺得這是人生的一個寶貴機會,得抓住這個時機,於是幹活兒很賣力氣。再加上杜月笙侍候人的本事是一流的,所以很快就引起了黃金榮的注意,就這麼著拜黃金榮為師了。

當時黃金榮的門徒有很多,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杜月笙雖然在黃金榮身邊幹活兒,但是只是個小嘍羅。杜月笙一來二去就覺得,要始終這麼幹自己還是沒出息,就想著怎麼才能讓黃金榮對他刮目相看。於是,杜月笙就在黃公館裡仔細觀察,被他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黃金榮怕老婆。黃金榮的老婆叫林桂生,這個女人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不是那種花瓶似的,為了錢才嫁給黃金榮的女人。相反,這個女人極有心機,絕對是黃金榮的『軍師』和『賢內助』。所以,杜月笙一看這種情況,心想要是能把黃金榮的老婆哄得高興了,自己必定有出頭之日。於是乎,杜月笙開始格外小心地侍候黃金榮的老婆,張口一個『師母』閉口一個『師母』,走到哪兒都在後面給拎著包拿著衣服。侍候師母吃完飯,還給削個水果。你看,他這削水果手藝都用上了,這叫『藝多不壓身』。
林桂生一看,覺得杜月笙這孩子行,辦事仔細,是一個可造之材,就想重用他。但是重用他還得看看這個人骨子裡頭的氣質是什麼樣,林桂生就想了一個考驗杜月笙的辦法,就是給他一大筆錢讓他花,看他怎麼花。我們經常說,看一個人能不能成氣候,往往不是看他怎麼掙錢,而是看他怎麼花錢,看他會不會花錢。林桂生給了杜月笙一大筆錢後,杜月笙拿著這錢先把自己原先欠的債還清了,而後又拿著剩下的錢去送禮,還把他過去窮出身時候的那些街坊、朋友都請來,請大家大吃大喝了一頓。

所以林桂生一看,杜月笙得了這筆錢有先還債,這表明他有信用,以後也有人相信他;大擺宴席,送禮物,交朋友,這是拓展自己的人脈啊!將來就出來混也有人幫他!杜月笙將來必成大器!於是林桂生就跟黃金榮商量說,杜月笙這小子挺厲害的。黃金榮聽了他媳婦兒的話,就委派了很多事讓杜月笙去辦。這麼一來二去,杜月笙就成了黃金榮手下非常得力的一個幹將。

當然,杜月笙要這麼跟著黃金榮做,離出頭之日也比較遠,因為他上面還有個黃金榮。恰在這時,杜月笙又抓住了人生當中的另一個重要機會。什麼機會呢?這時候,黃金榮因為一個叫露蘭春的戲子,動手打了浙江督軍盧永祥的兒子盧筱嘉,然後黃金榮就被抓了。他老婆林桂生說這得救人啊,找到杜月笙。杜月笙想這事兒怎麼出面?

他一盤算,咱們人微言輕,離這個督軍太遠,夠不上啊!沒辦法,杜月笙只好請出了一個更大的大流氓虞洽卿,由他出面去調解。而且為了救出黃金榮,杜月笙親自跑到督軍府裡去跟盧永祥進行談判,提出督軍盧永祥跟他一起合作的建議,大家化敵為友,『化干戈為大洋』。盧永祥一聽,覺得這是好事兒;再加上杜月笙曉之以理,『動之以錢』,送了不少現大洋,他就把黃金榮給放了。
結果,這個事讓杜月笙積攢了非常高的人氣,給他冠上了『義氣』的高帽子,在上海灘闖下了一個好名聲。此外,借這個事兒,杜月笙一下子跟軍閥打通了關係,成為了軍閥的座上客,達到了『名利雙收』的效果。這個事兒過後,黃金榮也很感激杜月笙,也不再把杜月笙當門徒、打雜的看了,而是和杜月笙、張嘯林一起,三人合夥開了個三鑫公司,搞鴉片生意。當時,這個公司在上海灘幾乎壟斷了包括法租界在內的所有鴉片生意,最高峰的時候一年能掙5770萬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 20 億人民幣!你說這三位得發財發成什麼樣!

杜月笙和黃金榮不一樣,黃金榮很貪財,他則是善於『散財』。杜月笙有句名言,說:『別人存錢,我存交情。錢有花完的時候,交情花不完。』他得了這麼大筆錢後,也沒想著存,而是救濟朋友去了。只要杜月笙的那些江湖朋友有什麼危難,杜月笙都會幫一把;只要他有,出多少錢都可以。所以,雖然杜月笙做了不少害人的勾當,但是他也做了些好事,而且還常年做慈善。上海鬧瘟疫了,也會免費給老百姓贈藥。當然,這些好事跟杜月笙後來做的好事比起來,都不值一提。

1937年日本鬼子侵華,轉眼間就從北平打到上海了。我們知道淞滬會戰一打打了三個多月,剛開始打仗的時候,上海灘這些钜富大亨都害怕了,紛紛逃去香港、澳門,甚至是美國。可是當時杜月笙沒走,不僅沒走,還跟蔣介石當時的得力幹將戴笠商量,配合國民黨正規軍在上海一帶作戰。杜月笙利用他的人脈,把他手下的徒弟、學生以及那些小商戶們都發動起來,組建了一個一萬人的抗日遊擊隊,跟部隊一塊兒打仗。雖然這個部隊當時沒什麼戰鬥力,也沒受過正規的訓練,但是確實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這還不算,杜月笙當時積極出面籌措抗日的款項,籌措軍費。其中比較大的一個事兒,是杜月笙當時跟上海好多人聯繫,想辦法給部隊捐飛機。所以說當時杜月笙有沒有貢獻?真有貢獻。從這些事我們可以看出,杜月笙堅守民族大義,抗日熱情也十分高漲。但是,如果你要老這麼說他,這也虧心,因為他這麼做也有他自己的用心。

杜月笙之所以抗日,一方面是因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且他也有愛國之心;另一方面,杜月笙尋思著自己這輩子是個窮苦出身,發跡於社會底層,而他又總想著往上爬,成為人上人,所以他得把自己的過去給洗幹淨了。為了時刻維持自己的儀表,杜月笙穿上了只有做學問的人才穿的長衫,把上面的每一個扣子都繫好,以此來標榜自己的身份。可是再怎麼標榜,他還是一個出身底層、混黑社會的『大混混兒』。為了洗白自己,他這才幫助蔣介石抗戰,以便蔣介石將來能給他一個正式身份,讓他徹底擺脫青幫頭子、黑社會、流氓大亨的標籤。後來,杜月笙也確實試圖透過這些舉措來跟蔣介石討價還價。

後來當抗日戰爭接近尾聲的時候,杜月笙又跑到重慶,意思是他在抗戰的時候也幫過國民黨的忙,給蔣介石出過這麼大力,如今抗戰勝利了,能不能給他個新的身份?比如說讓他做個上海市副市長什麼的。只要坐上這個位置了,以前的就全部洗乾淨了!我不是『黑』的,我是『白』的了!結果,沒想到的是,當杜月笙興高采烈地從重慶坐火車回到上海的時候,一從上海火車站下車,他就發現上海市有人在遊行,還打著『打倒上海灘三大流氓』的旗號。杜月笙這一看,尋思說完了,這就是說他呢。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講,蔣介石當時完全能把這事壓下來,但是他沒動手。為什麼呢?就是借這個機會,利用民間對杜月笙這些人的不滿情緒來告訴杜月笙,我蔣介石不能用你,否則就會有人揪著這件事說蔣介石和杜月笙有關係。
當時蔣介石不想沾這個事兒。上海市副市長其實另有人選,老蔣早就安排好了,杜月笙那是空歡喜。所以,杜月笙後來有一句反映黑社會和不良政府之間深刻關係的話,他說:蔣介石是拿我當夜壺,用的時候拿出來,不用的時候嫌寒磣,塞床底下都嫌臭。這話杜月笙雖然說得糙,但是很在理,他對於黑社會跟蔣介石政府的關係認識得是非常深刻的。

所以後來到了蔣介石敗守台灣的時候,杜月笙就離開上海,跑到香港去了。當時,中央政府考慮到杜月笙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也認可他在抗日當中做出的貢獻,也透過地下黨那邊跟他聯繫,讓他回來,說政府既往不咎。偏偏那個時候,蔣介石也到了台灣,又想到杜月笙是個能人,還有可用的地方,就發出邀請讓他到台灣去。當時面對這種情況,杜月笙心裡有自己的算盤,兩邊誰也沒答應,而是待在了香港。

後來,杜月笙又到歐洲短暫待了一段時間,最後在63歲的時候,也就是1951 年,病死在香港。死的時候杜月笙身邊只有6 萬美元,在那時候6萬美元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不算少了,可對於杜月笙這樣的人來說,這6萬美元能算錢嗎?原來,他在死之前就把家財幾乎都散盡了,而且死之前還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把姨太太、孩子都叫到身前,把這6萬美元給大夥兒分了;第二件事,當時欠杜月笙錢的人數不清,有的給杜月笙寫了個借條,那些借條加在一塊兒數額非常多。杜月笙把孩子叫到跟前,把這些借條拿出來一把火全燒了。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這是人家欠我杜月笙的,人家不欠你的,你們別到我死了再到處要帳,敗壞我的名聲。所以,大家看杜月笙這個人,即使到晚年了也不糊塗。

杜月笙一輩子從底層摸爬滾打起家,夢想成為人上人,他也按照自己的江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成功,也為抗日戰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雖然他也有點兒私心在裡面,但是總的來說,杜月笙這個人一生很傳奇,也很複雜。我們透過杜月笙這個人,也可以瞭解人性的複雜程度。所以說,很多時候並不是通常我們想像的那樣,一個人要麼是好人,要麼是壞人,或者說這好人就不能做壞事兒,壞人就不能做好事兒。

其實,從人性的複雜性來講,人的好壞是很難說的,他可能是階段性的,也可能是地域性的,也可能針對不同的人他的所作所為就不一樣。所以,我們從杜月笙身上,可以打開管窺民國時代中國歷史風雲人物的這麼一個管道;把杜月笙當成一面鏡子,相應地,就把杜月笙身邊的人、事兒,一個個地看清楚,人性的複雜在這時候就暴露無疑了。所以我們現代人瞭解歷史,要把它放回到歷史本來的環境來解讀,不能根據意識形態來判斷他的好壞。如果那樣理解的話,你就永遠看不透中國歷史。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