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校園 - 歷史草堂 » 巾幗不讓須眉! 古代的女扮男裝佳話


2015-3-20 17:32 LiLily_Li
巾幗不讓須眉! 古代的女扮男裝佳話

[img]http://imgapi.nownews.com/?w=640&q=80&src=http%3A%2F%2Fs.nownews.com%2F74%2F1e%2F741ea0ce8ba1c35ffa5a8cebde6641e3.jpg[/img]

巾幗不讓須眉。尤其是觀當今之大陸體壇,更如是。當今社會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在諸多領域內,女性的才華貢獻並不比男子遜色。但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時代,廣大婦女地位卑微,多受羈絆。縱使其中不乏才華能力堪與男子相比肩者,也往往因制度、觀念和習俗的偏見歧視而遭至埋沒。只要你以女兒身份或裝束拋頭露面,就處處遭歧視、受約束。
於是歷史上便上演了一幕幕女扮男裝、展現女子政治軍事和文學藝術才能的佳話:花木蘭代父從軍、謝小娥傭保復仇、黃崇嘏賦詩辭婚,還有文學作品中的女才子祝英台、女狀元孟麗君、女駙馬馮素貞……。
其實歷代已有不少學者關注過這一現象,如明人謝肇淛的《五雜俎》卷8、清人趙翼的《陔餘叢考》卷42、福格《聽雨叢談》卷7,以及現代學者錢鐘書在《管錐編》中,都曾列專題進行過初步的舉例評說。但仍感事例不豐,語焉未詳,且散見各書,不便於分類梳理。筆者擬在前人基礎上,進一步從歷代文獻和文學作品中再補充一些事例,向世人展示一番不讓須眉的古代巾幗風采。

馳騁疆場的女英雄
據《魏書》和《北史》的《楊大眼傳》記載,楊大眼是北魏的一位驍勇善戰的將領,後來歸順梁朝。他的妻子潘氏也善於騎馬射箭,先從家鄉跑到軍中去探望丈夫,其後乾脆就留在軍中協助夫君。每逢打獵、攻戰,她便一身戎裝,與丈夫並駕齊驅。回到軍營,又與諸僚佐言笑自若。楊大眼指著妻子對大家說:『這位就是潘將軍。』惜乎後來潘氏有失婦道,被大眼所殺。
《金史•列女傳》載:金朝末期,有宗室完顏承充之女阿魯真者,其夫為猛安(女真軍事首領之稱,為『千戶長』之意),夫亡寡居。在叛軍圍攻之際,她衣男子服,率領其子和一千多部眾指揮若定,力戰解圍,因功詔封為郡公夫人。 
又據《明史•列女傳》:元末明玉珍據蜀,保寧府(今四川閬中市)有一位韓氏女子,擔心被掠,就女扮男裝,隱跡於民間。後來被抓入伍,從軍7年,轉戰四方,所幸並未被人識破其女兒身。直到她從雲南戰場上回來巧遇其叔父,才改裝退伍。與她同時從軍的夥伴無不為之驚訝。這堪稱元明之際的一位花木蘭式的奇女子。 
據劉獻庭《廣陽雜記》卷1載:南明永曆(1647-1661)年間,有一位叫丁國祥的女總兵,驍勇善戰,能於馬上射弩。她丈夫也是位總兵。後來丁隨其夫歸順了清朝,平日常以男裝與士大夫相交接。晚清李伯元《南亭筆記》卷4載:貴州人李傑因征苗功擢至參將,但他平素愛好文墨,不喜武事,就改任知州。一位相識也覺得他不像個武士,便問他是如何取得戰功的。李傑於是說出了真相,原來他是冒領了其妹的功勞。其父曾官提督,屢建戰功,其母也是個女中大力士。李傑的妹妹從小生得身長力大,平常好作男兒裝扮,親戚間也都以公子呼之。年14就隨父從軍,馳馬舞劍,儼然美少年一個,見者都分不清她是男是女。其平生所立戰功,都讓給了哥哥李傑。20多歲時,父母要給她找婆家,讓她改回女兒裝束,豈料她卻抑鬱不樂而卒。
《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類『女統領』條載:同治年間左宗棠總督陝甘時,其麾下有一姓陳的統領(約相當於後世之旅長),因軍功授記名提督銜。其幕中有一朱姓書記,年少美風姿,陳統領對其甚為倚重。一日統領忽獨招朱夜飲且同榻,朱初不肯,統領乃拔刀逼之,朱不得已登榻,豈料統領竟是一處女。日久天長,統領身懷六甲,身份再難以隱瞞,朱遂慫恿實話上稟。左宗棠聞報大驚,既不敢據實上奏,亦不忍加以懲處,於是讓朱某冒頂陳名統其軍,而陳統領則脫戎服而返釵裙矣。說到這位女統領的經歷,也頗具傳奇色彩。

當同治初年,多隆阿率軍路過荊子關時招募役夫,有一少年前來應募,她皮膚黧黑,滿臉痘瘢,且生得高大魁梧,氣力過人。初在軍中放馬,繼而為兵勇,屢建奇功,馳騁疆場十餘年,若不是她自露原形的話,恐怕無人能識破其處子之身。這位女統領雖說最終難奈青春寂寞,以力迫得魚水之歡,但畢竟屬於人之常情。而且後來因朱某歸宗納妾,陳氏遂憤然挾其貲財及所生之子定居蘭州,從此與朱某斷絕了關係,即此一點也顯示了她的骨氣。所以若不苛求的話,這位女統領也算是晚清時代一位花木蘭式的女傑了。
汪景祺曾隨年羹堯西征塞漠,著有《讀書堂西征隨筆》,後因此書而被殺頭。書中記載了雍正年間,在山西蒲州一帶,因天災嚴重,民不聊生,一些習武知兵的女子便女扮男裝,放馬劫掠,被當地稱為『胭脂賊』。但這些女強梁卻盜亦有道,『於本地大戶,秋毫無犯,且不肯妄殺人。過客非重貲不取,取重貲亦不過十之二三。以故無鳴之官者』(上海書店1984年影印本第15頁)。汪景祺本人就在一個叫紅石村的地方遇到了幾位『胭脂賊』,她們雖武藝高強、『殺人不眨眼』,但給作者的印象卻是年輕美貌,纏綿多情。這或許又是時下某些西部武俠影視片的原型吧。

不愧須眉的女才子
《南史•崔慧景傳》雲:『東陽(今屬浙江)女子婁逞變服詐為丈夫,粗知圍棋,解文義,遍遊公卿,仕至揚州議曹從事。事發,(齊)明帝驅令還東。逞始作婦人服而去,嘆曰:「如此之伎,還為老嫗,豈不惜哉。」』
錢易《南部新書》庚卷記載:中唐貞元年間有位孟氏女,年青時嫁與郭子儀的僚佐張詧為妻。中年丈夫死後,孟氏因與張詧面貌相似,便女扮男裝,冒充張詧之弟,投奔郭子儀為官,前後達15年之久,擔任幕府御史大夫多年。郭子儀死後,孟氏已70餘歲,因感年老煢獨,再嫁潘老漢為伴,活了一百多歲才去世。《太平廣記》卷367也記載了這件事。
《太平廣記》同卷緊接著還載有五代蜀中才女黃崇嘏的傳奇事跡。黃崇嘏是臨邛(今四川邛崍)人,父親曾任使君(州的刺史),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工詩善文。12歲時父母相繼亡故,與老保姆相依為命。成年後常女扮男裝,遊歷蜀中,增長閱歷見識。唐僖宗文德元年(888),縣城發生火災,她正以男裝偶從鄉間來城,路經現場被誣為縱火人而押送州裡,知州周庠『令系獄中』。
她聽說周庠為官清正,就寫詩辯冤,詩雲:『偶離幽隱住臨邛,行止堅貞比澗松。何事政清如水鏡,絆他野鶴向深籠。』周庠得詩後,驚其才情,便親自召見黃崇嘏,查詢實情。黃崇嘏自稱『鄉貢進士』(唐五代地方州府貢送到朝廷參加進士考試的人。實際上黃崇嘏並非鄉貢,也未參加過進士考試),周庠見她舉止斯文,態度從容,判定他無辜蒙冤,『即命釋放』。幾天後,黃崇嘏複獻長詩,洋洋灑灑,意新韻美,周庠更為驚奇,就在學院召見她,讓她與自己的子侄一起研討學問。黃崇嘏『善棋琴,妙書畫』,周庠就舉薦她代理司戶參軍。黃崇嘏辦事幹練,在任一年,卓有成效,使得『胥吏畏服,案牘麗明』。周庠見黃崇嘏英俊多才,三十尚未成家,就主動提出招其為婿。黃崇嘏見自己的女兒身已隱瞞不住,遂上書辭職,並附詩一首:

一辭拾翠碧江涯,貧守蓬茅但賦詩。自服藍衫居扳椽,永拋鸞鏡畫蛾眉。
立身卓爾青松操,挺志鏗然白璧姿。幕府若容為坦腹,願天速變作男兒。
周庠覽詩大驚,急忙召見,問其本末,方知崇嘏乃黃使君之女,周庠『益仰貞節,郡內鹹皆嘆異』。就順從了她的意願,贈予貲費,送還鄉裡。後來她孤身一人守蓬舍而終,至今邛崍還有黃崇嘏的墓地。到了明代,徐渭在雜劇《四聲猿》中,依據傳聞,說黃崇嘏女扮男裝考中了狀元。楊慎的《升庵外傳》也載有此事。這些戲曲、筆記內容大體相同,都記黃崇嘏20歲女扮男裝赴成都應考,高中頭名狀元。主考官周庠時為宰相,喜其英俊多才,欲招為婿,黃寫詩婉拒,周得知真相後方才作罷。次科周庠之子周鳳羽亦中狀元,黃崇嘏最終成了周庠的兒媳,並被蜀王封為夫人。美滿的結局雖然與原始記載相去甚遠,但卻寄託了後人對才女的誠摯祝福。

令人崇敬的女義士
《新唐書•列女傳》載:謝小娥是中唐豫章郡(今江西南昌)的商人之女,嫁給了歷陽(今安徽和縣)俠士段居貞為妻。其後翁婿同走江湖經商,遭遇強盜被殺害。小娥沿江尋找,乞討至上元(今南京),夜間父親和丈夫托夢於她,隱語點出兇手姓名。後經李公佐為之解破謎底,告知殺其父者是申蘭,殺其夫者是申春,兩人是堂兄弟。小娥遂『詭服為男子,與傭保雜』,一路找到江州(今江西九江),終於打聽到了兇手的住處,便應聘到申蘭家作傭人。小娥平日言行謹慎,漸得主人信任。
強抑仇恨耐心等待了兩年,終於找到機會,手刃了殺父真凶,在眾人的幫助下又擒獲了殺夫兇手和數十名賊黨。江州刺史張錫『嘉其烈』,將其事跡上報。小娥卻隻身返還故里,家家爭來求婚,但小娥最終遁入了佛門。多年後,當李公佐再次與小娥重逢時,小娥遂向李講述了事情的始末,並向他表示感激。李公佐便將此事敷衍成篇,這就是收在《太平廣記》中的唐傳奇名篇《謝小娥傳》。

《明史•列女傳》在韓氏女之後還記載了另一個感人的故事:有南京小商之女黃善聰,幼時母親亡故,她13歲起就女扮男裝,隨父販香於江淮之間。數年後父死,又改名張勝,與一個叫李英的青年香販結伴同行逾年(一說三年),李英始終不知張勝是個女孩兒。其後兩人一起回南京尋訪其姐,其姐始罵其『男女亂群』,不肯接納,經驗明處子之身後才改裝相認。李英知道後前來求婚,黃善聰卻堅不應承,認為自己若嫁給了李英,反而會引起嫌疑。後來在鄰裡和地方官的勸說下,最終與李英結為了夫婦。清代史官的記載當本於明人黃瑜的《雙槐歲鈔》,該書卷10『木蘭復見』一條即詳細講述了黃善聰的傳奇事跡。這個故事與馮夢龍《醒世恆言》中《劉小官雌雄兄弟》一篇的情節極為相似,或許這即是擬話本的生活原型吧。
還有清初話本《雲仙笑》的第三回『耿氏女男扮尋夫』,寫崇禎年間,湖廣荊州府小商販平子芳因遭繼母迫害,遠走他鄉。後逢明末大亂,張獻忠攻佔荊州,妻子耿氏也流落異地,女扮男裝給人當酒保。最後夫妻相認團聚,人們『沒一個不贊耿氏是女中丈夫,把做奇事相傳』。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