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校園 - 歷史草堂 » 唐朝安史之亂 是緣之「紅顏禍水」嗎?


2015-4-2 17:36 LiLily_Li
唐朝安史之亂 是緣之「紅顏禍水」嗎?

[img]http://imgapi.nownews.com/?w=640&q=80&src=http%3A%2F%2Fs.nownews.com%2F68%2F4f%2F684f047941d823e24a700d9be81aaa24.jpg[/img]

被稱為古代四大美女的楊玉環,就是楊貴妃了,以非凡的美麗贏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寵愛,對於當時的情景,白居易曾在詩中讚譽到:『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帝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從詩中描繪來看,楊玉環的美麗,估計是誰都不能抗拒得,而由於她的美麗,『春霄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根據百家歷史報導,不但如此,『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玄宗自得了楊玉環以後,便沉迷於酒色不能自拔,玄宗也由此一再受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人的蒙蔽,終於釀成了安史之亂,由此,一般認為,安史之亂的暴發,唐朝由盛轉衰,主要責任是在楊玉環身上,後人比照歷史上有名的禍國紅顏:如商朝的妲已、周朝的褒姒和春秋時吳國的西施,於是得出紅顏禍水的結論!
對於安史之亂的形成,是否是直接因為楊玉環紅顏禍水的原因,史學界對這個問題爭論已久,筆者認為,客觀上說,安史之亂的釀成,應負主要責任的是唐玄宗,而不是楊貴妃,因為楊貴妃並沒有過多地干預朝政。從開元末年起,玄宗在長期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漸發生變化。在政治上,他以為天下無復可憂,便深居禁中,怠問政事。

自開元二十二年起,奸臣李林甫專權達19年之久,宦官高力士亦日見重用;玄宗熱衷於開邊,對吐蕃、南詔、契丹不斷發動戰爭,不僅惡化了民族關係,而且財政上也用度不足,故而又任用王等聚斂之臣,對人民加緊搜括;同時大量擴充邊軍,導致了軍事布局上的外重內輕,中央集權被削弱;他專以聲色為娛,天寶二年後寵幸楊貴妃,放縱楊氏姐妹窮奢極欲,而李林甫死後楊貴妃從祖兄楊國忠又成了專權的朝臣,可見,玄宗一系列施政的錯誤和晚年的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寵信奸相,是構成了安史之亂的主要原因。

當然,如果說安史之亂與楊玉環沒有一點關係,這種說法也是不真實的,史書記載,唐玄宗為了討得貴妃的歡心,可謂費盡心機。為了迎合她喜歡服裝的心理,有專門為貴妃服務的七百多人給她做衣服。為了讓她吃上喜歡的荔枝,玄宗還下令開闢了從嶺南到長安的幾千里貢道,以便荔枝能及時地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因為荔枝摘下後五天內會變味兒,而楊貴妃生在南方,喜歡吃這種東西,大臣、貴族、宗室為了巴結皇帝,投貴妃所好,結果讓她高興的人都升了官,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貴族巴結逢迎,爭獻美味佳肴、珍異珠寶。

唐玄宗還認為國家財物豐饒,故視金如土,賞賜貴妃,沒有限度。楊貴妃的三個姐姐、堂兄楊及楊錡等,一個個都靠聚斂和賞賜成了暴發戶,整日花天酒地,醉生夢死,而百姓們肩上的負擔則一天比一天重,生計越來越難,以致於出現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楊玉環最大的責任問題,可能就在於其兄楊國忠的禍國,楊國忠是由於其妹之故而坐上相位的,但他卻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在朝中結黨營私,把持朝綱,排除異己,使朝綱一片混亂,即便如此,因為貴妃的緣故,玄宗對他的寵信仍然是無以復加,結果,他的所作所為也促使了安祿山的早日反叛。

安祿山反叛後,為了鏟除異己哥舒翰,楊國忠又讓唐玄宗不顧當時敵強我弱的形式,強令哥舒翰帶領部隊,放棄防守的天險潼關,去對叛軍發起進攻,結果唐軍大敗,唐朝的國都長安也陷入了叛軍之手,迫使玄宗帶著貴妃踏上了逃亡之路。因此,安史之亂,緣之紅顏禍水之說,是不成立的,但楊貴妃也是要負上一定責任的!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