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校園 - 歷史草堂 » 明朝嬪妃殉葬制度 朱元璋的陪葬宮女最多!


2015-4-16 17:07 LiLily_Li
明朝嬪妃殉葬制度 朱元璋的陪葬宮女最多!

[img]http://imgapi.nownews.com/?w=640&q=80&src=http%3A%2F%2Fs.nownews.com%2F81%2Fca%2F81ca87522261b61a17322f97c17dc611.jpg[/img]

朱明皇朝建立後 ,從首任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前後60年,均以後宮活人殉葬。活人殉葬之後,新皇帝就會給這些死去的宮女追贈一些頭銜,表彰她們的行為.在明朝,不但最高統治者的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兒孫們,即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明史》(113卷)還記載說:『景帝以郕王薨,猶用其制,蓋當時王府皆然 』。
根據頭條網報導,據史料記載,明朝的殉葬制度規定很細,哪些妃嬪應殉葬,哪些可以不殉葬,都有明文規定。凡被封為貴妃等高等名號的,生過兒子並且兒子被封潘的,可以不殉葬,娘家原有功勛的也可 『恩免』。其餘的皆殉葬。

1朱元璋——46名妃嬪慘死殉葬
明太祖死後,共陪葬及殉葬46個嬪妃,除了兩個死在太祖之前,最後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東西兩側外,其餘人都是殉葬而死。給朱元璋殉葬的人具體有多少人,史上並無確切的記載。據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後來,朱允炆對這些生殉后妃宮女的家屬進行了表彰和封賞。張鳳、李衡、趙福、張弼、汪賓、孫瑞、王斌、楊忠、林良、李成、張敏、劉政等人都被封賞,授以『千戶』、『百戶』之職,其官皆世襲。他們都是給朱元璋殉葬宮人的父兄,即所謂『朝天女戶』。

2、朱棣——30名宮女殉葬
給成祖殉葬的嬪妃人數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大明會典》的16人,一種是朝鮮的《李朝實錄》的三十餘人。

3、明仁宗——五個妃子
仁宗死後有五個妃子殉葬,分別為:貴妃郭氏、淑妃王氏、麗妃王氏、順妃譚氏和充妃黃氏。

4、明宣宗——十人
宣宗的景陵葬八人,所以一種說法認為殉葬人數是七個;不過從《明史•后妃傳一》最後的加謚名單來看,又可能是十人。

5、明代宗景皇帝——具體人數不明
景帝,史書上僅記載『諸妃嬪唐氏等』殉葬,具體人數不明。

這些殉葬的嬪妃,多數沒有子女或者地位較低。比如宣宗殉葬十人說中,只有一人生前為妃,其餘的生前不過是宮女罷了。不過也有例外。給仁宗殉葬的郭氏生前已經是貴妃,並且育有三子,似乎不合殉葬者的『標準』。所以《野獲編補遺》中感嘆說:『貴妃……,例不當殉,豈銜上恩自裁以從天上耶!』這種『自願』的現象還真是絕無僅有。
殉葬的妃嬪、宮女都是在宮中被縊死,然後再裝斂入棺從葬。殉死時,其狀甚慘,這在中國正史是很少記載。不過朝鮮《李朝實錄》中卻詳細記載了給明成祖殉葬的嬪妃集體『自殺』的過程。明永樂二十二年十月戊午,三十餘名被挑選出來殉葬宮女嬪妃先在殿外用餐,後被帶到殿內,這個時候,宮女『哭聲震殿閣』。殿內放了三十多張『小木床』,這些即將赴死的妃嬪被命令站到木床上去,她們的頭頂上方是已經準備好自縊的繩子,『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朝鮮史詳細記錄:明成祖用30名宮女殉葬
在這三十多個人中,有兩個是朝鮮進獻的女子,一為宮女韓氏;一為崔氏,封號『美人』。臨近自縊時刻,韓氏突然跪倒在地,向與她們『辭決』的明仁宗苦苦哀求,求仁宗放她回國贍養老母,可是仁宗不為所動,最終這兩個朝鮮女子只能在異國他鄉命歸黃泉。韓氏臨死時,向她的乳母道別,韓氏回頭對她喊到:『娘,吾去!娘,吾去!』話還沒說完,腳下的小木床就被抽掉。轉瞬之間,三十多個女子就被活生生地吊死。
明朝這一殘忍的殉葬制度,直到 1465年明英宗死時,才得以廢除。明英宗死前,下遺詔說:『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這件事應從我這裡廢止。』至此,這一制度才最終廢止。

[img]http://p2.pstatp.com/large/2391/2757702614[/img]

[img]http://p2.pstatp.com/large/2391/2745703681[/img]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