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興趣 - 運動綜合討論 » 冬奧會“兩項”之間的不同


2021-2-8 18:19 moyaodf
冬奧會“兩項”之間的不同

 北歐兩項由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組成,是目前為止冬奧會唯一隻設男子比賽的項目,它要求運動員既要有快速越野滑行的能力,同時還要具備突出的跳躍能力。冬奧會中的北歐兩項先比跳台再比滑雪,中間相隔2至3小時。北京冬奧會北歐兩項比賽在張家口賽區進行,共產生3枚金牌,分別為個人跳台滑雪標準台/越野滑雪10公里,個人跳台滑雪大跳台/越野滑雪10公里,以及團體跳台滑雪大跳台/越野滑雪4×5公里接力。

  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比賽規則與單項賽規則相同,其中越野滑雪全部採用自由技術。個人賽根據抽籤和積分順序進行跳台滑雪比賽,所得分數將決定運動員越野滑雪比賽出發順序和間隔時間,每落後1分推遲4秒鐘出發,按到達終點的先後排列名次。團體賽每隊出4名隊員,依出場順序分別佩戴紅、綠、黃、藍號碼布,不可更改,比賽先比跳台滑雪後比越野滑雪,越野滑雪舉行接力賽,第一位運動員出發順序和間隔時間由跳台滑雪全隊總分決定。每落後1分推遲1.33秒出發,第二、三、四位運動員在接力區等候,成功交接後再出發。第四位運動員到達終點的成績決定各隊名次,先到者奪冠。

  冬季兩項源自北歐中世紀的軍訓科目,該項目特點之一就是在激烈的滑雪比賽中插入2至4次射擊,考驗選手的動靜轉換能力。

  北京冬奧會冬季兩項設置11個小項,男子項目包括20公里個人、10公里短距離、12.5公里追逐、15公里集體出發、4×7.5公里接力;女子項目包括15公里個人、7.5公里短距離、10公里追逐、12.5公里集體出發、4×6公里接力以及女子2×6公里接力+男子2×7.5公里接力的混合接力比賽。

  比賽中,運動員一般要經歷滑行、射擊、再滑行、再射擊的過程。在到達射擊位置後,迅速調整裝備,摘下5.6毫米的小口徑專用步槍,採用臥姿或立姿,瞄準50米外的5個靶子,用5發子彈射擊。擊發最為關鍵,罰區就在射擊區旁,每圈150米。

2021-4-23 18:52 起梨花月
冬奧會“兩項”之間的不同
 北歐兩項由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組成,是目前為止冬奧會唯一隻設男子比賽的項目,它要求運動員既要有快速越野滑行的能力,同時還要具備突出的跳躍能力。冬奧會中的北歐兩項先比跳台再比滑雪,中間相隔2至3小時。北京冬奧會北歐兩項比賽在張家口賽區進行,共產生3枚金牌,分別為個人跳台滑雪標準台/越野滑雪10公里,個人跳台滑雪大跳台/越野滑雪10公里,以及團體跳台滑雪大跳台/越野滑雪4×5公里接力。

  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比賽規則與單項賽規則相同,其中越野滑雪全部採用自由技術。個人賽根據抽籤和積分順序進行跳台滑雪比賽,所得分數將決定運動員越野滑雪比賽出發順序和間隔時間,每落後1分推遲4秒鐘出發,按到達終點的先後排列名次。團體賽每隊出4名隊員,依出場順序分別佩戴紅、綠、黃、藍號碼布,不可更改,比賽先比跳台滑雪後比越野滑雪,越野滑雪舉行接力賽,第一位運動員出發順序和間隔時間由跳台滑雪全隊總分決定。每落後1分推遲1.33秒出發,第二、三、四位運動員在接力區等候,成功交接後再出發。第四位運動員到達終點的成績決定各隊名次,先到者奪冠。

  冬季兩項源自北歐中世紀的軍訓科目,該項目特點之一就是在激烈的滑雪比賽中插入2至4次射擊,考驗選手的動靜轉換能力。

  北京冬奧會冬季兩項設置11個小項,男子項目包括20公里個人、10公里短距離、12.5公里追逐、15公里集體出發、4×7.5公里接力;女子項目包括15公里個人、7.5公里短距離、10公里追逐、12.5公里集體出發、4×6公里接力以及女子2×6公里接力+男子2×7.5公里接力的混合接力比賽。

  比賽中,運動員一般要經歷滑行、射擊、再滑行、再射擊的過程。在到達射擊位置後,迅速調整裝備,摘下5.6毫米的小口徑專用步槍,採用臥姿或立姿,瞄準50米外的5個靶子,用5發子彈射擊。擊發最為關鍵,罰區就在射擊區旁,每圈150米。

2021-4-25 17:58 moyaodf
崇禮——交出本地發展優異答卷

“去崇禮吧,去親眼見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如何奮力成為冬季運動強國的。”2019年,美國《紐約時報》將張家口崇禮列為“全球最值得前往的52個旅遊目的地”之一。冬奧籌辦幾年間,崇禮——這個昔日籍籍無名的偏遠小城,已躍升為令中外滑雪者神往的“滑雪小鎮”。

崇禮的蛻變,折射出北京冬奧會為產業騰飛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在申辦冬奧會之前,崇禮僅有4家滑雪場。而今,這座小城僅大型滑雪場就有7家,雪道已有169條。2018—2019雪季,崇禮雪票銷售超百萬張,實現旅遊收入20.5億元。

冰雪發展的機遇讓崇禮人端起了“雪飯碗”。如今,崇禮百姓每4個人中就有1人從事冰雪運動相關工作,蜂擁而至的冰雪愛好者讓當地民眾的錢袋子鼓了起來。2019年5月,崇禮實現脫貧摘帽。

被冰雪改變的不只是崇禮。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中,北京冬奧會的帶動和串聯作用愈發凸顯。中國通過籌辦北京冬奧會帶動各方面建設,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過去兩年,京張高鐵建成通車,從北京到張家口時間縮短至1小時內。京禮高速建成,打通了北京至崇禮的便捷通道。暢通的交通中樞動脈,將延慶、張家口納入首都“一小時交通圈”,也為滑雪愛好者鋪就了實現“滑雪自由”的道路。數據顯示,京張高鐵開通一年間,已發送旅客超680萬人次。

冬奧會不僅聯通和激活了北京同河北的冰雪經濟和產業發展,更催生兩地在交通、環境、產業、公共服務等領域取得更多成果,實現“比翼齊飛”——來自張北的清潔能源輸入北京,讓北京冬奧會成為奧運歷史上首屆全部使用綠色清潔電力的奧運會;為滿足賽事需求,北京充分發揮首都資源優勢,加大各領域對張家口的幫扶力度,對京津冀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2021-4-25 17:59 moyaodf
進入運行測試階段“冰立方”場館運行團隊緊張備戰

2019年12月,場館運行團隊入駐“冰立方”,過去一年多,他們經歷了早期孵化階段和計劃階段,完成了場館空間與流線設計、人員物資計劃和運營計劃編制等工作,目前正式進入運行測試階段。即將在2021年4月舉行的測試活動,是團隊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根據計劃,屆時全國各省市冰壺隊伍將在“冰立方”嶄新的冰面之上競技。

  不過,由於疫情原因,準備這場測試活動並不容易,“國際奧委會擁有一套極其成熟的奧運會和冬奧會辦賽時間表,以往籌備冬奧會,只要按照這個時間表,一項一項地完成各個'里程碑'就可以,就像'打卡'一樣。但疫情讓我們只能摸索出一套適應特殊時期的測試活動安排和時間表。”劉輝解釋說,比如正常情況下,一支隊伍往來賽場只需要一輛中巴車即可,但防疫需要保證社交距離,因此就很可能需要為他們安排大巴車通勤;再比如場地設計流線上,要盡可能減少人員接觸,並保證熱身區和冰壺手柄“一隊一消殺”等。此外,還需要設計出合適的方案安排來京參賽運動員和裁判員進行隔離觀察。劉輝說:“這些都沒有前人的經驗可循,我們要在疾控部門的指導下,拿出一套細緻的、能確保安全辦賽的方案。”

  1月13日在“冰立方”場館運行團隊辦公區看到,為了這場即將來到的“考試”,43名工作人員和7名志願者都在忙碌著,他們有的聚在一起“頭腦風暴”,思考如何在保證辦賽質量、測試效果的前提下簡化辦賽,減少參賽人員和工作人​​員感染風險;還有的認真研究疫情之下其他體育賽事的辦賽經驗,尋找可藉鑑之處。劉輝坦言,目前最大的挑戰仍然是不確定性,“因為疫情,外國運動員很難來參賽,但如果到時候條件不允許,可能部分省市的隊伍也無法來參賽,這就需要我們做好多手準備。”

2021-4-25 17:59 moyaodf
進入運行測試階段“冰立方”場館運行團隊緊張備戰

2019年12月,場館運行團隊入駐“冰立方”,過去一年多,他們經歷了早期孵化階段和計劃階段,完成了場館空間與流線設計、人員物資計劃和運營計劃編制等工作,目前正式進入運行測試階段。即將在2021年4月舉行的測試活動,是團隊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根據計劃,屆時全國各省市冰壺隊伍將在“冰立方”嶄新的冰面之上競技。

  不過,由於疫情原因,準備這場測試活動並不容易,“國際奧委會擁有一套極其成熟的奧運會和冬奧會辦賽時間表,以往籌備冬奧會,只要按照這個時間表,一項一項地完成各個'里程碑'就可以,就像'打卡'一樣。但疫情讓我們只能摸索出一套適應特殊時期的測試活動安排和時間表。”劉輝解釋說,比如正常情況下,一支隊伍往來賽場只需要一輛中巴車即可,但防疫需要保證社交距離,因此就很可能需要為他們安排大巴車通勤;再比如場地設計流線上,要盡可能減少人員接觸,並保證熱身區和冰壺手柄“一隊一消殺”等。此外,還需要設計出合適的方案安排來京參賽運動員和裁判員進行隔離觀察。劉輝說:“這些都沒有前人的經驗可循,我們要在疾控部門的指導下,拿出一套細緻的、能確保安全辦賽的方案。”

  1月13日在“冰立方”場館運行團隊辦公區看到,為了這場即將來到的“考試”,43名工作人員和7名志願者都在忙碌著,他們有的聚在一起“頭腦風暴”,思考如何在保證辦賽質量、測試效果的前提下簡化辦賽,減少參賽人員和工作人​​員感染風險;還有的認真研究疫情之下其他體育賽事的辦賽經驗,尋找可藉鑑之處。劉輝坦言,目前最大的挑戰仍然是不確定性,“因為疫情,外國運動員很難來參賽,但如果到時候條件不允許,可能部分省市的隊伍也無法來參賽,這就需要我們做好多手準備。”

2021-4-25 18:00 moyaodf
冰絲帶打造最快的冰、智慧的館

作為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標誌性新建競賽場館,它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可達近1.2萬平方米。日前,走進國家速滑館,現場看到場地冰板混凝土結構已製作完成,一塊約1.2萬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呈現。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塊巨大的水泥地面的平整度落差最大處不超過5毫米。
按照“冰絲帶”未來發展圖景,國家速滑館將最終呈現在百姓面前的是一座“智慧的館”。如何做到智慧,這其中少不了高科技加持。在大數據和物聯網的支持下,國家速滑館引入了“BIM運維繫統”和“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擁有了“智慧大腦”的速滑館,未來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觀眾,進入場館後,可以通過手機提供定位導航服務,匹配出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此外,機器人問路、無人售賣車以及虛擬冰雪運動等多種新科技成果都將以更成熟、完善的形式呈現,為觀眾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觀賽體驗。

  “目前,國家速滑館也在積極探索疫情之下辦賽新模​​式,比如進一步增強智慧售賣水平,提供更全面的機器人指引服務、語言服務甚至是機器人頒獎等,這樣觀眾既能體驗到一場充滿科技感的奧運會,同時做到盡可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武曉南說,“以自動售賣為例,根據現在需求可能需要修改原有建築結構、電力配置等,這些也是運行團隊進駐後需要和業主方溝通調整的地方,這也凸顯出場館運行團隊進駐的另一個優勢。”

  此外,考慮到賽后場館利用,滿足群眾參與不同冰上運動的需求,國家速滑館1.2萬平方米的冰面採用分區製冷方式,做到對每一塊冰面實現單獨控溫,使整個場館實現“同時運行、不同使用”。同時,國家速滑館將通過對氣流組織進行精心排布,讓觀眾席和冰面的溫度、濕度分區,使觀眾可以在舒適環境中享受比賽。

2021-4-25 18:01 moyaodf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讀懂中國的一個窗口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投票決定,將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交給北京。從此,北京、河北正式進入籌辦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冬奧時間”。

5年來,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同步推進,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所有競賽場館全部完工,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全線通車,賽事組織和服務保障工作穩步推進,宣傳推廣和文化活動有聲有色,國際交流合作深入開展,可持續和遺產工作成效顯著,冬奧備戰紮實有序,冰雪運動快速普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建設者、管理者和運動員、教練員克服各種困難特別是疫情的影響,保持了工作不斷、力度不減,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推進。
京張高鐵是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範例,從引進、消化、吸收到再創新到自主創新,如今已經領跑世界,充分證明舉國體制的顯著優勢。不管別人怎麼攻擊和詆毀我們的舉國體制,我們一定要牢牢堅持,認真總結經驗,繼續加以完善,爭取在“十四五”有更大發展。

在國家跳台滑雪中心,為大家訓練表演的一位運動員來自河南武校,轉行還不到兩年時間。習近平總書記詼諧地對大家說,你們選人也很講究,武術運動員練的正好也是飛簷走壁啊!教練員告訴總書記,在冰雪健兒中,“跨界跨項”的運動員不少。總書記指出,正是因為我們有舉國體制,各方面統籌調度、優化選配,才能在短時間內為冰雪隊伍注入許多新鮮血液,緩解了人才短缺困境。

國運興,體育興。百年前愛國主義教育家張伯苓的“奧運三問”,振聾發聵:“奧運舉辦之日,就是我中華騰飛之時!”百年滄桑,習近平總書記感慨系之: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我國“十四五”初期舉辦的重大標誌性活動。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之後,北京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雙奧城市”。

“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我們敢去想,而且想了就能去做,做了就能做成。”

“能做成”,這也是世界對中國的印象。

2021-4-25 18:01 moyaodf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世界媒體大會在線舉行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世界媒體大會於19日通過遠程視頻會議方式如期開幕,來自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各國(地區)奧委會和殘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及全球媒體代表的400餘人克服時差等困難參會。
  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國際奧委會新聞委員會主席、媒體運行總監露西婭·蒙塔納雷拉出席會議並致辭。
  世界媒體大會是北京冬奧組委媒體運行賽前最重要的里程碑工作之一,是北京冬奧會籌辦期間唯一一次直接向全世界新聞媒體介紹各項籌備工作進展情況的機會。本著對大家健康的考慮和提高會議效率,經與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協商,這次大會創新方式通過遠程視頻召開。
  張建東為大會致辭表示:“媒體是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重要客戶群,為媒體提供好服務是籌辦冬奧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非常重視媒體運行工作,嚴格履行申辦承諾,做了許多基礎性工作,致力於滿足媒體朋友籌辦期間及賽時在華採訪報導需求。”
  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各國生產生活和國際大型賽事帶來了很大影響,但這都阻擋不了我們籌辦冬奧會的堅定步伐,我們對此充滿信心。疫情也對賽事採訪報導帶來影響,我們將與世界各大媒體共同研究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媒體採訪和疫情防控措施,努力為大家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媒體服務保障。同時,也希望大家今後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幫助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共同為世界奉獻一屆成功的奧運盛會。”
  露西婭·蒙塔納雷拉說:“看到北京冬奧組委高層出席世界媒體大會開幕式,足以證明北京冬奧會為媒體提供高水平服務和設施的承諾。了解北京冬奧組委如此重視媒體、重視媒體運行工作,對於全球媒體來說至關重要。”
  北京冬奧組委媒體運行部部長徐濟成表示,本次會議旨在讓採訪北京冬奧會的記者了解賽事期間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從而便於為各自機構制定預算、採訪和人員計劃。
  他介紹說,本次參會人數創造了歷屆冬奧會世界媒體大會之最,顯示出全球媒體對北京冬奧會格外重視。考慮到與會媒體代表因疫情影響而暫時不能來華實地考察,媒體運行部多措並舉採用視頻直播會議、場館仿真係統、在線問答、郵件一對一回復等多種溝通方式,努力打破時空界限,與媒體之間建立信任,讓他們更多地了解北京,也讓北京冬奧組委更有針對性地服務媒體。
  根據會議安排,19至20日,參會人員聽取北京冬奧組委關於新聞運行、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註冊、住宿、技術、交通、安保、新聞宣傳等15個業務領域的陳述介紹,同時各業務領域接受參會人員提問。21至22日為攝影運行介紹會和與各媒體的單邊會,集中解答媒體關心的問題。

2021-4-25 18:02 moyaodf
13處冬奧場館建設加速推進

作為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及三個競賽場館和十個非競賽場館所在地,朝陽區將持續推進13處冬奧場館建設。目前,“冰絲帶”正式完工,國家體育館、“水立方”完成改造。這是從1月11日召開的朝陽區第十六屆人代會第七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冰絲帶、水立方、國家體育館完工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2020年底完工。其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能容納約12000名觀眾,擁有亞洲最大的冰面,可同時開展冰球、速滑、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此外,基於5G網絡建設,場館引入了“室內外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等技術,能夠提供優質的觀賽體驗和服務保障。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冬奧會的冰壺比賽場館,日前完成了第二次“水冰轉換”。其南廣場地下空間還開闢了2塊冰面,一塊為標準冰場,另一塊為冰壺場地。屆時,將作為冰壺項目體驗基地向市民開放。

  國家體育館將承擔冬奧會的冰球比賽項目。場館日前增加了製冰功能和除濕系統,並在其北側新建冰球館作為訓練館。改建後場館總面積約9.8萬平方米,配置兩塊符合奧運賽事標準的冰球冰面。

  冬奧村等配套場館加速推進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主要承擔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的功能,工程將於2021年年底前階段性竣工,滿足冬奧會需求。

  北京冬奧村預計2021年6月竣工,該地在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將作為居住區,為各國運動員及隨隊官員提供居住服務,賽后則作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在京無房人才進行配租。

  此外,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公共區正在深化公共區運行設計和運行計劃的編制。國家體育場、北京頒獎廣場、奧林匹克接待中心、奧林匹克大家庭酒店(含北京奧北辰洲際酒店、五洲皇冠國際酒店和五洲大酒店)、殘奧大家庭酒店、北京冬奧會興奮劑檢測中心等各冬奧場館建設、改造也正在同步推進中。

2021-4-25 18:03 moyaodf
冬奧競賽場館運行團隊各就位

隨著國家體育館和五棵松體育中心的兩支場館運行團隊日前召開辦公工作動員會,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群)運行團隊全部實現一線辦公。這是冬奧會籌辦工作向賽時體制轉變的重要標誌。

  北京冬奧會計劃使用12個競賽場館,根據場館空間範圍和運行特點,共組建9個場館(群)運行團隊。目前,所有場館(群)首批工作人員全部到位,涉及500餘名核心人員,由北京冬奧組委、屬地黨委政府、場館業主單位等多方面人力資源組成,覆蓋競賽組織、場館管理、人員管理、技術、電力、安保、醫療防疫等25個業務領域。

  北京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成介紹說,運行團隊是場館運行工作的主體,也是賽時承擔一線運行指揮、競賽組織、賽時服務、運行保障、資源調配等綜合任務的戰鬥集體。組建場館團隊是場館化的重要標誌。場館化,即將人財物、空間資源、運行計劃等在場館層面進行一系列整合與規範的動態過程,是國際通用的奧運會籌辦的組織模式,是實現場館高效運行的必經過程。

2021-4-25 18:03 moyaodf
冬奧競賽場館運行團隊各就位

隨著國家體育館和五棵松體育中心的兩支場館運行團隊日前召開辦公工作動員會,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群)運行團隊全部實現一線辦公。這是冬奧會籌辦工作向賽時體制轉變的重要標誌。

  北京冬奧會計劃使用12個競賽場館,根據場館空間範圍和運行特點,共組建9個場館(群)運行團隊。目前,所有場館(群)首批工作人員全部到位,涉及500餘名核心人員,由北京冬奧組委、屬地黨委政府、場館業主單位等多方面人力資源組成,覆蓋競賽組織、場館管理、人員管理、技術、電力、安保、醫療防疫等25個業務領域。

  北京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成介紹說,運行團隊是場館運行工作的主體,也是賽時承擔一線運行指揮、競賽組織、賽時服務、運行保障、資源調配等綜合任務的戰鬥集體。組建場館團隊是場館化的重要標誌。場館化,即將人財物、空間資源、運行計劃等在場館層面進行一系列整合與規範的動態過程,是國際通用的奧運會籌辦的組織模式,是實現場館高效運行的必經過程。

  北京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部長姚輝表示,場館化辦公意義重大,一是將籌辦工作的重心調整到場館運行上來,將對之前製定的系列運行計劃、政策標準、運行程序等進行實戰檢驗;二是將籌辦優勢力量集聚到運行團隊中來,將98%以上的問題發現在場館,解決在場館;三是將全體工作人員納入場館管理體系,團隊採取主任負責制以及“單項指揮、雙向匯報”的運行模式,力求高效決策、高效運轉。

  據了解,張家口古楊樹場館群是最早迎來運行團隊入駐辦公的場館(群)之一。2020年10月底,團隊入駐後立即投身工作,梳理重點任務,完善規章制度,順利完成場地認證考察任務。

  延慶場館群團隊在2020年成功組織了“十四冬”高山滑雪競速項目的比賽,目前已有130餘名工作人員,於2020年11月初開始到場館辦公,並陸續組織了醫療急救、高山滑雪與雪車雪橇競賽組織、賽事組織風險研判與應對等專題培訓,不斷提升著團隊戰鬥力。作為北京賽區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同樣在2020年11月迎來首批運行團隊工作人員。

  下一步,各場館團隊將緊密結合場館特點和運行實際,圍繞測試活動部署工作任務,優化人員結構,壯大團隊力量;加強團隊建設,加快培養一支專業化、國際化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辦好“相約北京”系列冬季體育賽事,推動四個辦奧理念在場館一線形成生動實踐。

2021-4-25 18:04 moyaodf
科技冬奧”重點科研項目啟動

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冰雪運動推廣普及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及示範》項目啟動會暨實施論證會11月27日下午在首都體育學院召開。

  據悉,該項目於2020年10月30日科學技術部正式批复,首都體育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吉林體育學院、中國科學技術館、上海星揚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山東泰山體育器材有限公司、華熙冰雪體育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中投視訊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優勢單位組成研究團隊,項目研究將聚焦冰雪運動的場地器材科技攻關產品研發和大眾健身與冰雪運動推廣普及兩條主線,切實解決重大需求、關鍵技術和瓶頸問題,體現項目研究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在助力北京2022冬奧會建設中發揮科技保障作用。

  首都體育學院為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為首都體育學院副院長謝軍研究員,項目週期為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